资料下载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科研处 > 科研动态 > 正文 >

随州借助高校人才科教资源推动跨越式发展

[腾讯官方微博] 发布时间:2011-11-29 点击:

信息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2010年6月,随州市委市政府在武汉东湖宾馆成功举办了“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与武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3项,签订具体的人才科技项目协议45项。2011年8月23日,又邀请到17所武汉高校科研院所领导专家会聚随州,交流合作成果,扩大合作范围,加深相互友谊。随州市借助高校人才科技资源,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是开展技术攻关,共破生产难题。仅2010年,全市校企合作攻克技术难题36个,申请专利14项,企业科研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在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支持下,随州香菇攻关解决了菌种选育、栽培种植、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难题,香菇产业飞速发展,香菇种植从一个乡镇遍布所有乡镇,香菇企业从零到100家,其中自营出品企业30家,全市年产香菇3.5万吨,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出口创汇近4亿美元,居全省之首。
二是开展项目合作,壮大支柱产业。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全省30多所高校的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31名专家教授组成专用汽车专家顾问团,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项目指导服务。几年来,仅武汉理工大学就先后与大力、程力、东特公司等8家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开展合作项目达50多个。2010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
三是共建研发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在高校支持下,2010年以来,随州市企业先后建立了20家研发中心,11个研究生实践基地,3个博士后产业基地。通过平台建设,壮大了企业的研发团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企业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齐星公司与高校合作建立的高科级研发中心,仅研发设备就投入1.3亿多元,拥有研发人员80多名,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来,齐星公司先后取得22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其中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先进节能环保技术―长纤增强注射工艺生产汽车内饰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成为全市汽车行业的领头雁。统计显示,每年全市仅汽车行业研发新产品100项以上,申请专利50件以上,大大提升了创新能力。
四是联合育才,培养新生力量。随州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培育本土人才,为发展储备新生力量。齐星公司、玉龙公司、中心医院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联合举办管理、工程、医学等专业硕士班,提高了本地人才的素质。通过“随州文化大讲堂”、“党政干部讲堂”等多种形式,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来随讲学。截至2010年底,全市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在农村建立各种实习基地8个,每年通过政府、协会等途径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随为农民授课达30多次,仅2010年全市利用各类培训基地共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平均每20个农户中就有一名获得“绿色证书”,全市有4000多名“乡土人才”获专业技术职称。
五是大胆引才,助推快速发展。随州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拥有“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两张旅游名片,但多年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旅游开发不足,城市品位低,两张名片藏在深闺人不识。形势逼人,市委市政府专门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规划专业人才周均清为市规划局局长。短短两年时间,30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10公里的“一河两岸”、20公里的专汽走廊、神农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和景区的建成,极大地拓展了随州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的空间。周均清的成功引进,让随州市委市政府看到了人才的巨大作用,加大了从高校引进人才的步伐。根据全市经济、文化、旅游、卫生、教育、规划、环保、司法等多个领域发展的需要,积极实施“引博工程”,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引进12名博士教师,在相关政府部门挂任副处级领导,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和人脉优势,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实施“151人才引进工程”,从高校毕业生考录一大批大学生充实企事业单位,全市一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000多名,随州正在形成一个人才聚集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