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科研处 > 成果集粹 > 正文 >

高起点定位 高水平规划 高标准实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腾讯官方微博] 发布时间:2024-03-11 点击:

高起点定位 高水平规划 高标准实施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吴文刚  马必学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顺应上世纪80年代中期蓬勃兴起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而生,伴随本世纪初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而建,时逢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之际,学校办学主体变更,隶属于经济实力雄厚、旗下高校云集的美联教育集团,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发展的掣肘和瓶颈,为学校高质量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科技、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推进学校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攀升,学校制定并开始实施《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开启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夯实优势,奠定高水平发展基础

 学校建校近20年,尤其是学校办学主体变更为美联教育集团的3年多以来,一手抓办学条件提升和规模发展,一手抓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日渐增强,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积累形成了如下办学优势。

(一)依托美联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办学体制机制优势明显

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是学校治理结构中最核心的三个要素。学校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和集团化办学的办学自主权相对较大、办学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决策快捷高效、办学资源可以共享等比较优势,建立了美联教育集团宏观调控统筹、学校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学校党委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内部管理体制;成立了党建与思想政治、质量保障与教学、学校安全与稳定、学生教育与管理、后勤保障等五个专项工作委员会,突出了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构建了分层、分类负责及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了学校执行力和办学活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内、国外、境外的民办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和经验,根据《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章程》,组织开展了规章制度修编工作,完成了《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制度汇编(2021)》,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制度体系,并坚定地予以实施,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学校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学校文化建设优势明显

学校党委是学校政治核心,学校文化是学校灵魂,清正廉明的党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充满生机活力、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则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外在显现。为此,学校党委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将抓党建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充分提炼和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凝练并确立了“坚守执念,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和“笃志笃行、日新日精”的校训;明确了“办学生喜爱的现代职业大学、育社会满意的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宗旨和“以生为本、以师为重,崇德尚能、顺势成才”的办学理念。

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学校文化体系、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上述学校精神、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体系已在学校达成共识并得到了有效实施,起到了长志气、鼓士气、聚人气、创名气,营造大气场的作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三) 坚持“五业联动”,形成了“专业链、人才链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结构,构建了“123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优势明显

20年来,学校围绕武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聚焦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区域产业同生共长,灵活设置专业,持续加强以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重点的专业基础条件建设,夯实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要求,深入开展专业调研论证,调整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适用性、技术技能复合性,重点建设酒店管理、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相关专业(群)。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类专业(群)为支撑,以现代财经商贸类和高端服务类专业(群)为主干,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装备制造类、土木建筑类、旅游类、文化艺术类、新闻传播类、医药卫生类等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结构,完善了专业(群)建设的动态调控机制,提高了专业(群)设置与产业升级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和服务社会的专业覆盖面。

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充分发挥各方面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构建了围绕一个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托两大平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全学分制的学生学习成果管理平台),融通“三类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做实三方联动(思政部门、教学部门、学工部门)的“1233”人才培养模式。

(四)内培外引、固本培元、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优势明显

学校办学,教师为根本,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符合 “双师型”结构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近两年来,学校以感情为纽带,以事业发展为平台,对外重引进、对内重培养,先后从高等学校聘请教授、副教授、讲师和从企业引进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来校担任学校及各教学和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主导和引领学校办学和专业建设,讲授核心课程。对内通过启林教学竞赛、送青年教师去高校及企业进修锻炼、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等途径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稳定了骨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仅近几年,教师共发表论文535篇,其中核心35篇;承担或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1项,学会科研课题33项;获批专利113项;出版教材和专著78本;共有72项成果获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共268名学生获得198个奖项,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以上194个。

目前全校有专任教师780余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31%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占85%以上,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80%以上。此外,还建立了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近20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稳定、教学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习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聚焦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招生就业形势向好,招生就业优势明显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培养,打造了以“导航工程”“文明修身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学工队伍建设工程”“校园文化育人工程”等为特色的素质教育重点工程,重点整合了专业教学主渠道外的各种育人活动和内容,根据现代课程理论,将其规范为素质拓展活动课程(简称活动课程),形成了12个活动课程模块,打造了25个活动课程实施平台,将活动课程学分计入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构建起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仅近三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的有380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项的98人次,获得省级奖项为282人次;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五年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网、全国思政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社会媒体上报道学校各类办学成果达1000余篇次。

有好的生源基础,才能可持续发展;“出口”畅,才能生源旺。学校拓展和巩固了省内外近400个高中和中职学校生源校,为圆满完成招生计划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生就业规模,加强与省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了近200家就业基地,并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使得学校办学生源有基础、就业有保证,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7%以上,招生报考率和录取分数线连年向上攀升。

同时,学校积极扩展国际化办学和学生国际化就业工作,先后与美国林肯大学、美国圣道大学、韩国东国大学(庆州校区)等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已累计培养160名学生出国留学和推荐40名同学顺利在海外就业。  

(六)建设投入有保障,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势明显

学校举办者美联教育集团拥有4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及较多实体经济,经济实力和办学实力雄厚,旗下高校拥有一批专家、教授,拥有大量物资、信息和技术资源,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保障与支撑,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与保障作用。

2018年7月以来,为了改善和完善学校办学条件,集团共投资3.6亿多元,新建了食堂、学生公寓、教学实训楼、中心广场、地下车库等公共建筑设施,面积近11万平方米;完成了供电、供水、排水等七大系统改造、校园网络扩容升级等一系列建设和维修工程。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273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近20万平方米、师生生活用房2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38.1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07.83万册,很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十四五期间,集团决定在前期已经投入资金3.6亿多元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投入资金14.6亿元,全面完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实力。

二、抢抓机遇,激发高水平发展动力

(一)经济社会发展机遇  

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航空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交通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等12个强国目标,都将要在“十四五”期间付诸实践。

武汉具有悠久的商业、物流传统和显著的区位优势,近代以来就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中制定了“2020年建成中部中心城市、2030年建成国家中心城市、2049年初步建成全球城市”的“三步走”战略。“十四五”时期,武汉将大力推进“全国经济中心”、“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在创新、贸易、金融、高端制造方面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的建设步伐。,建设发展好以大文化、大科教、大光谷、大商贸、大钢铁、大汽车、大交通、大江湖等为特征的大武汉。

“十四五”期间国家、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为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教育发展机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确定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51.6%,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普及化意味着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性。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要求,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截止目前,教育部已连续3年在全国批准了27所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升格(或合并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教育需求的层次高移化、类型多样化等诸多新挑战,我们要在认真研判中国和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新趋势的基础上,把握时代新特征和新任务,确立学校发展方向、使命、目标、任务和策略,做好发展规划,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三、高点定位,引领高水平发展航向

根据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走向和发展趋势,结合学校近20年的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办学沉淀积累等,学校办学定位是:

(一)学校办学宗旨(使命)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所具有的人民性、社会性、职业性的本质特征,学校办学宗旨(使命)是:办学生喜爱的现代职业大学、育社会满意的应用技术人才。

学生喜爱的内涵是:校园风貌和办学条件学生喜爱;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喜爱;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喜爱;教师、管理和服务队伍学生喜爱;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育人环境学生喜爱;学校的后勤服务学生喜爱;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环境学生喜爱;学校的校企合作和就业渠道学生喜爱等。

现代职业大学的基本特征是:以现代最新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引领;以现代化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智能化校园为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新科技革命、产业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人才需求;教育教学内容能及时融入新科技革命和生产方式变革引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信息技术和手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中能得到普遍应用;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综合素质等与现代化合拍等。  

(二)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发展定位是:坚持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向职业技术教育的更高层次攀升。根据发展定位,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通过提高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层次、铸炼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经过三个“五年建设规划”(15年左右)的建设发展,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处于中部地区同类大学的前列、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现代职业技术大学。

(三)服务面向和专业发展定位

立足武汉“1+8”城市圈,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智能制造和建筑、现代艺术、幼教小教、高端服务和医疗护理及健康等产业或行业,重点发展建设好信息及智能技术类专业(群)、现代制造类专业(群)、幼教类及健康类专业(群);巩固建设好财经商贸类、高端服务类、建筑类、现代艺术和医疗护理类专业(群);形成以信息和智能技术类专业(群)为支撑、现代财经商贸类和高端服务类专业(群)为主干,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装备制造类、土木建筑类、旅游类、文化艺术类、新闻传播类、医药卫生类、教育类等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结构。

(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扎实的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论及技术技能,具有忠诚守信、遵纪守法、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团结进取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能在生产(工作)、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中、高级技术及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在知识、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型岗位上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五)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目标

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线,通过全面实施“14109”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为一个坚持: 坚持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向职业技术教育的更高层次攀升;四大战略目标: 提高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层次、铸炼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十项任务: 层次与规模、基础设施、质量与特色、专业与课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招生与就业、学校文化、后勤管理、科研与社会服务;九大工程: 基础能力建设、治理能力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提质培优工程、学生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把学校建设发展成为办学条件和环境良好、办学内涵比较丰富、凝聚力强,师生员工和校友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比较高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

四、压实任务,强化高水平发展力度

根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学校确立了十项建设任务及具体指标(见表1),以及主要举措(实施九大工程)(见表2),并将建设目标和任务细分细化到各部门、各个工作环节和建设阶段,要求运行实施精准到位,工作责任落地压实。

1:学校十项建设任务及具体指标一览表

十项任务

具体指标

层次与规模

申本成功,在校生规模达16000人,其中本科在校生占比40%以上。

基础设施

实现16000人在校生规模的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环境全面优化。新征土地805亩以上,新增教学科研及生活用房35.5万平方米(含红安校区、教职工公寓)以上,新增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000万元以上,新增纸质图书(含红安校区)30万册以上。

质量与特色

学校文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多元协同育人三个方面初具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及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专业与课程

专业设置50个(本科专业25个)左右,校级优质专业30个左右、品牌专业10个左右,新增省级重点(特色、品牌)专业5个左右、国家高水平(特色、品牌)专业2个以上。重点打造校级线上开放课程200门以上;建设校级优质课程200门以上。

教师队伍

各类教师总数达到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人,校外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库)400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35岁以下专任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35%。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不低于360家,与学校深度融合的企业不低于60家。努力建设区域(或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2个以上。

招生与就业

平均每年招收新生5000人以上,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达到90%以上。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就业优质高职院校。

学校文化

凝炼学校精神,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形成学校文化体系。编印一部《学校文化手册》,出版一套体现学校文化的图书,建设3个以上主题文化公园和展览厅,产生一批校园文化成果。

管理与服务

管理、服务队伍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师生对学校服务总体评价满意率达85%以上,其中对教育教学满意率达90%以上、后勤服务满意率达80%以上。

科研与服务

学校教师每年承担的科研课题数和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位居湖北同类高职院校的前列,学校每年开展的技术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收入达到学费收入的10%。

2:学校九大建设工程及主要内容一览表

九大建设工程

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按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以智慧化校园、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幸福校园建设为重点,整合优化办学资源、加大加快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概算投资14.6亿元,高标准、高水平的完成教学综合楼、实验实训中心、体育馆、行政楼、师生生活用房和校园主题公园等10大建设项目,实现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环境的全面提升

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以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和效率、制度更加健全,精细化程度高、执行能力强,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扎实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创新,实现学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专业(群)建设工程

 

着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停办专业10个左右,改造专业10个左右,新增专业15个左右,培育和打造优势及特色专业(群)、精品和优质课程,拓展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完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提质培优、提质升级工程

 

以完善提高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以特色彰显办学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批校级、省级特色项目

人才强校工程

 

以习近平总书记“四好教师”、“新时期好干部”的要求为指导,以适应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为目标、实施以“二元、三双、四层、五能”为重点的人才强校工程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与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为基础,开展改革创新,促进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与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全面强化师生员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弘扬学校精神,为学校改革发展及升本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促进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后勤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工程

努力实现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保障质量显著提高,后勤保障队伍精干高效、师生满意度高。打造3个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后勤保障服务品牌项目

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以校本研究、科研项目建设和研究成果应用为重点,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交流与培训,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使学校的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整合办学资源,完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重发展的多样化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充分利用校园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健全措施,保证高水平发展质量

(一)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按照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宣传工作,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学校党建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学校规划实施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建立绩效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和效益

学校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规划实施工作。制定分工明确、衔接有效、操作性强的规划实施方案,逐年逐级分解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建立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估、目标考核和责任问责制。做到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规划为指南,考核工作以规划实施效果为主要标准,将规划落实情况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年终考核、绩效评估挂钩,确保权、责、利相统一。

(三)依托集团办学优势,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充分利用办学资源,不断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不断增加办学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开源节流; 争取集团、与学校深度融合的企业、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对学校更多的支持,构筑渠道广泛、稳定有效的资金筹集和资源配置体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学校发展的项目扶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四)加强宣传动员,为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深入地组织学习宣传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在明确方向、统一思想、凝聚精神、引领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师生员工参与规划实施和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扩大规划实施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形成规划实施的工作合力,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责任编辑:张掌然

本文来自《应用技术教育研究》2021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