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科研处 > 成果集粹 > 正文 >

唱准“三步曲” 练好发展功

[腾讯官方微博] 发布时间:2024-04-17 点击:

唱准“三步曲” 练好发展功


严  立


很荣幸,在人生中的第16个教师节,我收获了我校“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我倍感荣幸,不胜惶恐。回望自己从教的16个年头走过的路,可谓艰辛又充实。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距离成为真正的名师、大师的目标,还很遥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个人而言,是长期而系统的。它的发展速度,会受到内在先天条件、外在客观环境、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及其受专业教育系统化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不断提升、优化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乃至成熟。我的深刻体会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唱好“三步曲”,练好发展功。

一、专注教学,夯实根基--从讲好一堂课到建设一门优课再到专业带头人

1.讲师前——讲好每一堂课,拥有站稳讲台的能力。教学是根基,作为年轻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是该阶段的专业发展重点。如何走出“讲不熟练、讲不清楚、讲不精彩”的困境,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要求讲好每一堂课,是年轻老师需要钻研并突破的。高校教师需在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充分“消化”教学内容并内化成为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充分遵循教学逻辑与规律并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里包含的思政、思维、情感态度、三观等元素,增强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其学习特点,苦练教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基本功,在积极思考探索中获得发展。

2.副教授前——建设好一门课程,具备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能力。课程是核心,副教授前,除了拥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开发能力。形成优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能力是该阶段的专业发展重点。如何解决“不会改革课程体系、不会建设课程资源、不会开发新课程”的难题,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更新或开发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及内容,进行相关的教材、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资源库、实训室、高水平教师团队等的建设和改革,并在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优质教材、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是此阶段的老师需要钻研并突破的。高校教师需深刻领会“三教改革”精神,付出更多精力学习课程设计、决策、实施、评估的基础知识,提升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成为“专业优课”课程负责人,在勤奋实践中获得发展。

3.教授前——负责一个专业,形成引领专业内涵建设及发展的能力。专业发展是目标。成为副教授后,教师应不仅仅局限在课程层面,需上升到专业层面,以专业负责人、带头人的角色带领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形成引领优质专业内涵建设及发展的能力是该阶段的专业发展重点。如何改变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不相匹配的状况,把握自己所负责专业的教育领域和技术领域最前沿新动态与新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结合实际企业岗位需求,统筹考虑教、学、管各方需求和要求,组建优秀专业师资团队,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育校级、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专业、专业群建设成果,使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领先性,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此阶段的老师需要钻研并突破的。高校教师应明晰专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具备团队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发展。

二、着力科研,提升水平--从写好论文到主持课题再到培育标志性成果

1.讲师前——写好学术论文,打好科研思维能力和总结提炼能力基础。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作为高校教师,把教学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夯实的理论再次来指导实践,是高校教师的必修课。作为年轻老师,该阶段,学会“写”学术论文是科研基本功之一。学会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平时的实践成果通过总结反思,上升为理论研究,将教学经验提炼成系统思想,形成科学严谨的学术观点的过程。如何摆脱“教学任务和行政事务繁重没时间写、科研能力缺乏不知道怎么写”等借口,撰写出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论证论述充分、语言精炼、内容具体、能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论文,是此阶段老师需要学习并突破的重点。高校教师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养成问题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找规律,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多思多写,通过论文撰写提高思维、表达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在具体实践、总结反思、反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2.副教授前——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潜心做学术研究,既能传授知识也能研究、创造知识,成为一个具有问题项目研究意识和能力的研究者是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之一。加强学术研究,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实现专业发展是该阶段的重点。如何提高科研积极主动性,改进科研学术能力不足的缺点,根据行业、专业领域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将其转化为课题研究项目,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做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路径,增强课题研究的前沿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是此阶段的老师需要钻研并突破的。高校教师应具有科研方向意识,提高对学科专业、行业和教育教学前沿动态热点、重点、难点的敏锐度,沉下心来探求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可行性措施,并检测、评估实施成果。在长期不懈、孜孜不倦的潜心研究中出成果、求发展。

3.教授前——培育各级教科研成果,发挥示范效应。成为副教授后,该教师已具备较好的教科研能力,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经验,在未来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只要继续专注做成果转化,就能进入专业发展的成熟期。积极做成果转化,培育省级、国家级标志性成果是该阶段的重点。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满足感,迎难而上,继续围绕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行业、新技术、新问题,做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提供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可借鉴可推广性的典型,在发现问题、组建研究团队、方案论证、申报立项、系统研究、组织实施、推广应用中,统筹规划,成功孵化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显性及隐性成果,最终形成高级别的标志性成果,是此阶段的老师需要钻研并突破的。高校教师应始终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到教师专业发展中,教研相长,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端正态度,厚积薄发--从找准定位到提高效率再到组建团队

1.讲师前——端正职业态度,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其成功的基本要素。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形成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工作风格是该阶段的重点。如何培养工作能力,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上进,有竞先创优意识,形成能实现后期专业发展目标的职业素养,是此阶段老师需要学习并突破的重点。年轻教师不应“佛系”,应敢吃苦、肯吃苦,勇于开拓创新,通过勤奋好学、竭尽全力的工作态度和持续的努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可能性。        

2.副教授前——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普通劳力工作不同,教师工作是具有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同时,教师工作比较琐碎繁杂,如果没有掌握高效工作方法,分清工作重难点,做出合理安排,就会陷入疲于应付,无法获得专业发展的困境。自觉克服拖延和消极心理,积极作为,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掌握高效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是该阶段的重点。高校教师应掌握高效工作方法,高标准、高要求,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获得发展。  

3.教授前——打造高水平团队,实现更高目标。成为副教授后,工作更加复杂了,单凭个人能力很难取得级别高的标志性成果,必须依靠高水平团队合作来实现更高目标。提高领导力,发挥团队协作作用,群策群力出优秀成果是该阶段的重点。高校教师应以科研项目课题或教学成果培育等为契机,建立、组织并带领具有共同目标、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团队,把握方向,传帮带,发挥团队各个成员的优势,提升团队凝聚力,做出成果,共同发展。

总之,高校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在各个阶段都有该阶段的重点、突破点和应注意的事项及需要完成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要稳扎稳打,不可急于求成。需始终坚持“教师即研究者、领导者”的理念,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完成从教书匠向名师、大师的转变,从知识的搬运工向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不仅关注自身,还能将眼光投向学生的发展、学院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愿每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都能获得长足的专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无愧于“教师”这个美丽的称号!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应用技术教育研究》2023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