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科研处 > 进化教育 > 正文 >

“进化教育论”百度百科

[腾讯官方微博] 发布时间:2014-07-01 点击:

进化教育论是以进化认识论、一般系统论、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构建的一套新的教育理论。它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教育现象,提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是对教育本质的一次大胆探索。它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理事长、党委书记涂宏斌于2003年首创提出,并一直作为该校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该校坚持构建多元化的文化平台,培养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适应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国际化公民,近年来在办学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212月,《进化教育论》(涂宏斌著)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41月,为深入探讨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进化教育论,便于学术交流,长江进化教育研究院正式获批成立。目前湖北省“进化教育论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近千名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该论坛的研讨活动中来。

(附专著照片)
 

 

目录:

1.创始人简介

2.基本思想

3.两个原理

4.一个原则

5.意义

 

创始人简介(参见百度)

基本思想

在对世界系统性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总可将考察的对象分为两个部分:系统单体和系统以外的大系统,分别叫做系统和环境。同样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教育系统分为学习主体和教育环境两个部分。进化教育论认为,教育的本质过程是: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学习主体具有自主成长的潜能,在育人环境的选择下,使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这一表述从系统观的角度将教育活动中的诸要素简化为学习主体和育人环境两大要素,它强调学习主体发展的本能虽然来自于自身,但其成长的原动力只有在育人环境的激发和诱导下,才能促使主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而这种进化的本质在于改变学习主体的素质。

概括起来,进化教育论的精神内核就是两个原理:自主成长和环境选择;加上一个原则:杂交优势。进化教育论认为,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学习主体身处教育环境系统中的一种成长活动,从而必须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才能够造就出创新人才;好的环境是学生自主健康成长的平台,作者有创意地提出“自然—人本—理性—人文”的四维空间的进化育人环境。所谓杂交优势原则,就是多维育人空间的整合和优化。作者认为,育人空间的多元杂交会使受教育者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更广泛的包容性。

 

两个原理:自主成长和环境选择

1.自主成长原理

教育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发展或人的认识问题。因此,研究教育现象,就要首先解决“人的认识是从哪儿来的,怎么产生的”这一基本问题。在对进化认识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同构进化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人脑的意识密码,通过外在环境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结果。主体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人脑自组织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从意识密码到显意识的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这是自主成长原理的理论基础。

进化教育论认为,学习主体是一个高度进化的自组织系统,他具有向着有序化方向发展的本能,内在的永恒动力(如兴趣、好奇、欲望、理想、自由等)促使他不断自主成长,学习主体的自主成长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进化的本质在于学习主体素质的改变。我们将之称为“自主成长原理”。自主成长原理表明,学生具有自主成长的潜能,且其成长具有阶段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也就是哲学上讲的内因。

2.环境选择原理

个体自主成长具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环境在选择哪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打个比方:平面上放置一个小球,它可以向各个方向自由滚动,但当把它置于凹槽中,它就别无选择,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①]这也就是哲学上讲的外因。学习主体自主成长的原动力只有在外在环境的选择下,才能得以实现,即教育环境“选择”了人的成长方向。我们称之为“环境选择原理”。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人才;坏的环境则会扼杀人才,甚至会滋生品行不端、阴险狡诈、仇视社会、危害人类的坏人。只有在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够造就出创新人才。好的环境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一个让学习主体自主成长的宽阔而富有生机的自由平台,而不是那种单一、封闭的限制个体发展的“凹槽”。

 

一个原则:杂交优势

系统杂交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我们这里的“杂交”是指两个不同性状的同一层次的系统的组合。组合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扩大的变异谱,增加了环境的适应能力。现代遗传学表明,不可遗传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变异。二是使系统更加开放,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另一个开放系统组合成为更加开放的系统。实现了人们常说 (1 +1 >2) 。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更加“耗散”的自组织系统,增强了系统的生命力和进化的潜力。这就是杂交优势的原则。

杂交可以改变系统的命运,创造出无限的生机。特别在人化的系统中,杂交同时也改变了环境。因此,杂交是实现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环境的杂交优势是如何实现的呢?系统内部各层级之间、系统与系统外各空间的多元杂交或融合是实现育人空间优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主体这个自组织系统,具有不可再分割性,其自主成长的本能主要来自个体内部(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并为个体所特有,因而缺乏可测控性。而教育环境这个涵盖主体以外周围事物的大系统则具有可再分性和可干预性,是可以预设和操控的。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环境选择和空间杂交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是一种新的把握教育问题的视角。

 

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进化教育论是对教育本质的一次大胆探索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②]更新教育观念,需要在现有教育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进化教育论创造性地用系统进化模型将事物进化的哲学(模式)固定下来,并将其演绎推导到教育领域,从而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即个体自主成长(子系统)与环境(大系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化教育论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本质观和方法论,从而有助于探索和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的发展。

2.提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进化教育论完全打破了传统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定势与理论陈述定势。传统教育理论一般以历史渊源与社会现状,尤其是政治思想为根基,以一定哲学思想为指导,从现象到表现,围绕对人本性的认识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起相关理论。理论的主要来源取自过往的教育经验总结,理论的主要陈述表现为教育概念的抽象与堆砌。这样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作为教育理论,因受制于研究根基的非科学性,往往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在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一致性、完备性等方面时常难以自圆其说,往往需要通过借助哲学思辨来进行辩解。进化教育论则不然。它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系统论出发,通过演绎推导构建出进化教育理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严谨性,使进化教育论达到了传统理论所无法达到的逻辑层面的一致性与简单性,符合科学美的审美要求。

进化教育论只有两个原理和一个原则,非常简单,但又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两个原理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学习主体身处教育环境系统中的一种成长活动,这种成长进化的本质在于学习主体素质的改变。而素质则不是直接“教”或“学”出来的,它更多的是通过环境熏陶和培育,经由个体自身内化、升华而凝聚形成。那教育工作者要做什么呢?就是做环境。像机械加工一样去教育学生是不可能的,教育工作正是通过造就一定的环境去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改变学生内在本质的东西。正如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③]所以,做教育就是做环境,育人环境的优化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而杂交优势原则则是实现环境优化的操作方法。可以说,进化教育论提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将在一定程度上涵盖各种表象性教育学理论,如赫尔巴特、杜威等的教育学理论,开辟一个教育学研究的新时代。

(二)实践意义

1.回归教育本真,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进化教育论旗帜鲜明地主张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本真,学习主体自主成长的本质在于素质的提升。学习主体的自主成长实质上是一种内源性进化,它体现为两个层面:知识层面和素质层面。在信息层面的知识进化只是改变了人的表层认识,使个体收集到各种知识的碎片,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没有经常加以思考和运用的知识都逐渐被遗忘和丢失了;而更深层次的发展则是要通过思维加工,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掌握并内化为人自身的素质,一旦固化为人的素质后,就作为一种稳定的思维习惯或模式,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了。中国过去的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传授,这使得我们的教育走向了误区,其“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考试和升学,而不是人的发展”。[]当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对教育的本质认识模糊,进化教育论呼吁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助于让人们重新认识教育,从而改变固有的教育行为,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育人环境的优化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化教育论强调环境的决定性选择作用,因而育人环境的优化是全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化教育论创造性地将人们对教育的核心关注焦点从学习主体的“自主成长”转移到“环境选择”与“空间杂交”上。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察教育、思考教育、分析教育、反思教育的理论视角。这种思维的转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传统教育理论改良或发展所无法实现的。在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基础上,将环境选择与空间杂交作为把握教育问题的核心抓手,就使得人们对教育的把握实现了从无法掌控的个体自主成长向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选择与空间杂交的转型,这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路径。

3. 类比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类比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方法,是人类认识活动中实现同构映射的最基本方式,意识密码被破译的过程就是一个类比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在我们的意识中,我们就是借助于理论模型对自然界的类比来理解自然界的内在机理。进化教育论强调,在教育环境中,案例、典范、榜样是育人的重要环境要素,对教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哈佛大学著名的案例教学法、中国俗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都表明开展案例教学,发挥榜样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典型的微观环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和学习兴趣,与学生产生共鸣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利于被学生接纳、吸收和理解。

 

参考文献:



[] 涂宏斌.进化教育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37

[] 参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 .庄莲萍,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 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素质教育:中学版.2002年第8期:5~6

  • 附件【index】已下载